彭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下稱《綱要》課)的教學內容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高度重合、緊密相關,在引導青年大學生“學黨史”方面具有光榮使命和顯著優勢。黨史學習教育無疑為《綱要》課教學改革,促進思政教學融合創新,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帶來了重大機遇。
把握政治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3.18”重要講話中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六要”標準,其中“政治要強”是首位要求,也是根本要求。保持政治清醒,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敏銳性,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時代賦予思政課教師的新要求。“互聯網+”時代,青年大學生面對網絡中的各種片面、極端的觀點和論斷,難免產生困惑。這就要求《綱要》課老師在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全過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歷史觀,以兩個《歷史決議》為準繩正確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對所選素材進行嚴肅的政治把關,教育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堅決防止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觀點。
挖掘理論深度。能否講出理論的深度,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的時代考驗。唯有“專心致志地讀,原原本本地讀,反反復復地讀,通過細嚼慢咽去感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才能真正夯實自身理論基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說服力。比如,學?!毒V要》課推出“齊聲銘黨史”活動,配合教學內容精選黨史經典篇目,以“學生誦讀+教師講解”的形式深挖黨史經典的理論深度,通過提升課堂教學的學理性,讓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學生當中講得通、立得住、樹得牢、用得好,切實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斷增強他們的“四個自信”。
增強實踐力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的優良作風。思政課教學不僅要開展理論的引導,更要注重在實踐中激勵學生。學?!毒V要》課利用“五一”小長假組織開展“我家鄉的黨史故事”實踐活動,學生在返鄉探親途中開展紅色實踐調研,撰寫實踐心得,再擇優開展課堂交流,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站上講臺,圍繞黨史人物、黨史遺址和黨史事件等講述家鄉的黨史故事,交流分享調研心得,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讓《綱要》課堂“熱”起來,達到了理論認同、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使思政課教學真正承擔起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職責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厚重篇章。在《綱要》課教學改革中,只有進一步突出黨史的重要地位,在把握政治高度、挖掘理論深度、增強實踐力度中充分發揮好黨史的育人功能,不斷提升學生黨史知識素養,努力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思政課教師才能在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不負重托、不負厚望。